安博体育官网app平台中港海通集团(海通集团的发展历程)

2023-09-16 关注次数:

海通集团是国企吗

是的

连云港海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2001年8月由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是综合性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市属重点交通运输企业

海通为什么把总部迁到红安

中港海通集团(海通集团的发展历程)

海通为什么把总部迁到红安

海通集团把总部迁到红安,是为了响应住建部定点帮扶脱贫攻坚号召,从江苏南京整体搬迁到红安。

海通集团原成立于南京市江宁区,历经29年发展,已成为以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装饰装修为主导产业,拥有房建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具有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经营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一种老区情怀,让海通来到了红安。”谈到西迁初衷,海通集团红安公司总经理、海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栎介绍,2019年,海通集团积极响应住建部定点帮扶脱贫攻坚号召,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后,从江苏南京整体搬迁到红安。

“作为大型企业,我们对革命老区不仅要通过资金帮扶,更要在产业上带动。”李栎说,装配式建筑产业对交通区位要求非常高,而红安恰好满足海通集团需求。

红安南邻武汉、北接河南,属于武汉“半小时经济圈”卫星城之一,海通智能化建筑装配式基地项目所在地距离武汉中心城区仅60公里,这对于海通集团来说无疑是打开中部市场的最佳地理位置。

“不仅是红色的底蕴,红安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大的发展气场,也给我们增添了发展信心。”李栎说。

一个团队 为项目建设按下“倍速键”

2019年11月,海通集团正式与红安县签订合作协议。

总部整体迁入,对于红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对接好、服务好项目,成为该县的一件大事。人员资质证书的转入、项目建设规划选址、所辖地区线路迁移、土地附属物征收补偿、施工许可证办理……因涉及两省之间的对接和具体细节的协调,在前期项目落地中,困难重重。

“困难大,我们决心更大,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服务专班团队。”红安县住建局副局长袁红斌说。

“人才迁入”是第一步。袁红斌说,因省与省之间建筑施工各项标准不尽一致、技术人员的资质证书也不能通用。专业人才来不了,那企业的技术如何来?为此,服务专班先后8次前往上级部门汇报情况,请求予以支持。“当时找到了早期中南片区的一份战略协议,湖北与江苏双方建筑资质可以通用。”

在多次对接后,最终海通集团300余名技术人员的资质证书成功转入湖北信息平台。

为了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项目服务专班创新方式方法,多个部门并联作战——

由发改、自规、住建、环保、人防等部门组成的先建后验联审联办专班根据准入条件,迅速办好了项目“先建后验”;

由开发区、征补、觅儿寺镇等部门组成的补偿专班,一个月内,完成土地平整。接着铁路电力专线迁移完成、项目规划最终通过……

“这个服务团队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李栎说,2021年9月27日,海通智能化建筑装配式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一个标杆 总部经济带动效应初现

以“树标杆、拓市场、促就业、增税收”为发展战略,通过特级资质品牌实力和市场优势,将有效引领红安县建筑业提质发展,带动产业投资和企业税源引入红安,推动红安县建筑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这是海通集团搬迁至红安的目标。短短两年来,其总部标杆带动效应正在显现。

2021年7月,在其承接的海通觅金花园项目现场,成功举行鄂东南片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场观摩活动。当年,海通完成产值60亿元,实现纳税5002万元,带动红安及周边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

“海通作为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除了带动红安经济、税收的增长外,更是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到了红安。为红安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建筑行业都起到了示范作用。”袁红斌说。

作为体量大、潜力足的总部经济项目,海通集团在产业聚集、项目关联等方面引擎作用日益彰显。2021年12月15日,占地面积3000亩的红海高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地,目前正在快速推进规划设计、土地征迁、道路建设等各项工作,海通集团也自行成立了专业团队,同步开展以商招商工作。

在海通集团的带领下,三一集团、明发集团等行业“大佬”组团到红安考察。三一集团也明确将建筑工业化技术中心选择落户红安。

“我们将按照深度融入大武汉,与武汉同城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对标国际水准和新城标准,高质量、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各方资源,重点招商引进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高新产业,配套建设居住、商业、金融、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努力争创国内一流产业园区。”李栎表示。

海通集团的基本简介

公司于2003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生产速冻蔬菜、脱水蔬菜、果蔬罐头、浓缩果汁、调理果蔬、保鲜蔬菜、腌渍果蔬等七大类二百多个品种的“卡依之”系列食品,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等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公司建立健全了有效的食品安全及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了ISO9001、ISO22000、AIB、QS、KOSHER和SYSCO等认证,自营原料基地通过了GAP认证,拥有各类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出运的产品“安全、安心、健康”。公司有着20多年的果蔬加工经验,培养了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又忠于公司的生产、研发、经营管理人才,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丰富的行业经验、对行业特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使公司能及时抓住市场机会,从而位居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中国加入WTO以来,面对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农产品加工市场竞争日愈激烈的新形势,公司加快了改革创新的步伐,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公司深知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以及客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因此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多年来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培育了新型农场,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助推剂的作用;以“致力于人类健康食品”为理念,巩固了公司在果蔬加工行业中的地位,把公司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用规范的企业管理行为来回报客户的信赖;为员工搭建创业平台,构建学习型组织,大力推进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心系社会发展,回馈百姓大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铭记国家和客商对海通的厚爱,并时刻不忘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公司荣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十五”第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全国优秀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市百家重点企业等称号。“卡依之”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卡依之”品牌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并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海通集团向省内外媒体通报了由宁波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江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实施的“果蔬食品高品质干燥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消息,并宣布以慈溪杨梅汁为先行军,进军国内高端果汁市场。

海通集团的发展历程

中港海通集团(海通集团的发展历程)

2005—2006年,推行厂区管理模式,成立了慈溪和余姚两个厂区以及松江基地,公司实现了资源整合。

2005年10月,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2004年4月22日,德国DEG公司购买海通食品10%的股份,从而成为海通第三大股东。

2004年1月,浙江海通食品集团、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变更为海通食品集团、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经国家人事部、国家博管会批准,海通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

2003年,海通集团在上海设立营销总部。

2003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

2003年1月23日,海通集团在上海挂牌上市。

2002年底,卡依之食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

2001年8月,集团举办第一届军训,至2005年连续举办五届。

2002年6月15日,海通科技食品生产园落成。

2001年,陈龙海董事长当选中国果菜产业十大杰出人物,2003年入选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

2000年,海通被命名为第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2年,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

2000年11月,尉健行同志到海通集团视察。

2000年11月7日,改组设立了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慈溪海通食品有限公司更名为浙江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并成立以浙江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浙江海通食品集团。

1997年慈溪冷冻总公司改组成立慈溪海通食品有限公司。

1992年,慈溪冷冻厂更名为慈溪冷冻总公司。

1989年至1995年先后与香港、台湾、新加坡合资成立宁波大统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中外合资企业,取得进出口权。

1985年4月通过补偿贸易的形式创立慈溪冷冻厂。

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

海通愿景: 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食品加工企业

海通使命: 致力于人类健康食品

海通宗旨: 以农为本,为农服务

海通战略: 以营销为先导,通过原料咬合产能、产能咬合营销二个策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和食品方向发展。

海通准则: 动态管理,马上行动

海通核心价值观: 在“致力于人类健康食品”的同时,培养优秀人才

中港海通集团(海通集团的发展历程)